昨天凌晨,因为担心报不上热门专业,一些老人在老年大学门外通宵排队。
昨天凌晨1点多,家住渝北春风城市心筑的黄杨下楼买烧烤,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:小区附近的重庆老年大学门口,20几位大妈大爷拿着板凳排起长队,玻璃门里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新学年的招生人数,其中舞蹈专业招50人。黄杨忍不住问了一句:“你们通宵排队啊?”有位大妈点点头:“嗯,我们有些人下午4点就到了。”
担心报不到名彻夜排队
昨天凌晨雨不小,大妈大爷们兴致很高,摆着龙门阵。“还不晓得报不报得到哟,太俏了这个专业。”“毕竟还是这点的老师专业点,随便啷个都要教得好些。”“当然,我们以前那个老同学在这里学唱歌,真的,学了唱好高的音,都不得累。”……
回家路上,黄杨发了一条微信分享到朋友圈:“幼儿园小学择校排队都弱爆了,大妈们都通宵排队开始上大学了好吗?!”
一夜很快过去。昨天早上7点多,重庆晨报记者赶到了老年大学,报名开始了。
“民族舞还报得到名不哦,听说里面有教扇子舞的,我最喜欢扇子舞了,看起好漂亮哟,想学得很。”老年大学各个专业的教室里,坐满了前来报名的大爷大妈。工作人员一边解答疑问,一边分发报名表格。
舞蹈系、音乐系、健身系、应用技术系、文史语言系……而舞蹈专业又分拉丁舞、民族舞等,专业琳琅满目。而在舞蹈和音乐专业报名处排队的大爷大妈最多。
拿到申请表的,赶紧填写,期盼早点报上名。虽然报名要持续到7月4日,但通常一个早上的时间,名额就报满了。还好,通宵排队的大爷大妈们,都拿到了申请表。
拿到申请表后,大爷大妈们的困意就上来了,有人直接趴在教室桌子上睡觉。
累是累,但大家心头高兴,还有人开玩笑:“完全像回到小时候,头晚上赶作业没睡好早上来睡瞌睡。”
好多是坝坝舞爱好者
67岁的张兰一边泡着方便面当早饭,一边说:“我们昨天下午六点多就来排队了,有的还要早些,我们都是自愿的,想学跳舞啊。因为跳舞好,可以锻炼人的气质。所以很俏,好多人都想学。不早点来,我们怕报不到名。”
张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舞蹈爱好者,年轻时没有条件学习,现在退休了,空闲时间多,所以就开始学习跳舞。
原来,张兰在家附近的舞蹈工作室学习,但学费比较高。随后她跟邻居一起跳坝坝舞,但是舞蹈动作并不是很专业。张兰说:“老年大学毕竟要比坝坝舞专业得多,我还是每天都跳坝坝舞,但是我在这边学好了,以后去跳坝坝舞,我们舞蹈队的肯定都要跟着我学动作了。”
90岁大爷学跳拉丁舞
学跳舞的可不只有大妈,人群中,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笑呵呵地向工作人员摆手:“我不要坐凳子,我不搞特殊,我跟着大家一起排队。”
大爷姓陈,今年已经90岁了,是巴南区一名退休教师。他昨日早上6点多起床,从李家沱坐车过来,他要报的是拉丁舞班,招100人,他报上了名。
陈大爷拿到了拉丁舞班的申请表,转身又去音乐班排队。“娃儿在北京工作,我就是想找点耍事。”从鱼洞到冉家坝,记者担心他以后往返奔波身体遭不住。“我没得事,你看你看,我牙齿才落几颗!”陈大爷中气十足地回了一句。
黄杨发的这条大妈大爷们排队上大学的微信,昨天引来了许多评论,有人说:“一把年纪了,通宵排队学跳舞,遭不遭得住哟?”也有人说:“看人家对理想的追求,我们还好意思说理想是个屁么?”
学校说法>
越来越多的老年人
愿意上老年大学
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周炜说,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上老年大学。就目前来看,舞蹈、音乐、应用技术是比较受老年朋友们欢迎的专业,尤其是舞蹈专业。
周炜说,现在位于渝北区松石支路的校区只是一个过渡性场地,他们准备兴建一个大的校区。另外还推出了远程教育模式,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学习需求。
据了解,老年大学每学期有3个月课时,学费基本在150元左右,只有少数几个专业的学费会上浮10-20元。而市面上的舞蹈和音乐工作室,一个月要400-500元。
老年大学的费用相对优惠,也是紧俏的原因。
征集令>
说出父母老去的故事
“我妈很喜欢跳舞,也是小区坝坝舞的领舞,每次我从小区路过,喊她都不理我,太傲娇了。”重庆交广主持人高飞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,“我妈说她跳舞不理我的原因,是因为她跳舞的时候心中只有舞台。”
其实,父母老了之后的故事也有一箩筐,与其每天在网上吐槽坝坝舞的各种烦,还不如@重庆晨报,或者拨打重庆晨报966966公众服务中心,和我们分享分享父母们老了之后的故事。他们为啥要扎堆学艺术?我们能为他们做点啥?
相关新闻>
53个年过半百的人
用不老的音乐之心
组建起了交响乐团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,杨家坪步行街的一处琴房里,便会响起华美的交响乐。因为梦想,53个年过半百的“追梦人”聚到了一起,他们用不老的音乐之心,守护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昨天,重庆下着小雨,但张正强心里,却难掩激动。6月27日,在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,重庆春之声交响乐团,张正强和他的同伴们迎来自己的专场交响音乐会首秀。音乐会是公益性质的,现场座无虚席。
这场音乐会上,他们演奏了15个经典曲目,管弦乐《红色娘子军》序曲、轻音乐《海滨之歌》等。其中一首《十月之歌》由张正强亲自创作。张正强介绍,乐团53名成员全部上阵。
2010年,张正强从音乐教师岗位退休,几个同样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好友找到了他,“建一支咱们自己的交响乐队吧!”
没有乐器、没有场地,这乐队要怎么建?没想到,机会说来就来了。张正强听说一家单位的乐队有一把大提琴和一把低音提琴,因为被水浸泡变形要扔掉,他赶紧推着板车赶了过去。琴都是好琴,张正强爱不释手,他买来零部件,在家里改造了好几天。
乐队的一架石琴也是张正强花600元从跳蚤市场淘来的。买来时,两架石琴都已支离破碎,张正强一想,就两架合成一架,没想到至今仍在使用。
就这样,乐队终于有了雏形。张正强还贡献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小号、圆号、大鼓、小鼓等,他给大家编排曲目,复印乐谱,每周三一次的编排也延续下来,没有场地,张正强把自家客厅腾了出来,只希望守护好这个草根音乐爱好者的舞台。
去年,张正强的乐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,重庆春之声交响乐团,队伍也逐渐扩大,有了53人的队伍,组建起了一支双管编制的乐团。
重庆晨报记者 顾晓娟